永續發展與可持續投資(Sustainable Investing)

全球氣候問題日益嚴重, 可持續性發展已成為全體人類需要共同解決的重大課題。除了科研機構持續研究再生能源技術外, 資本市場對於可持續議題也越來越重視, 如碳權交易、ESG基金、綠色投資、永續發展債券、或是稱之為社會責任投資(SRI,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等。根據全球可持續投資機構統計, 2020年度全球的可持續投資資產達35萬億美元, 佔總資產管理規模35.9%; 而2026年度全球ESG管理資產更將以42.7%的複合增長率快速擴充, 顯然可持續投資已成為目前金融市場發展趨勢。

但市場上也發現越來越多企業只是把資源或預算投入在與環保相關的形象廣告、公關活動上, 而非實際上用於永續經營行動上, 稱之為「漂綠(greenwashing)」行為。非營利組織Plant Tracker在2023年歸納了企業常見的六種漂綠行為:

  1. 綠色群匿(greencrowding): 指企業加入綠色聯盟、綠色倡議組織中, 藉以隱匿實質上的無作為。
  2. 綠色亮點(greenlighting): 指藉由突出企業某方面的綠色永續行為, 移轉大眾注意力忽略該企業在其他方面的環境破壞行為。
  3. 綠色移轉(greenshiting): 藉由宣傳暗示消費者也應有環境保護責任, 以移轉自身的責任。
  4. 綠色標籤(greenlabelling): 公司將產品包裝成符合環保, 但大多經不起檢驗。
  5. 綠色洗白(greenrising): 企業在實現ESG目標之前, 不斷更改其目標, 先射箭再畫靶。
  6. 綠色掩飾(greenhushing): 企業為了避免受到投資者審查而隱藏、或選擇性揭露永續性進度。

如何防止企業漂綠?主要就是企業ESG相關資訊應該有完整揭露吧!如歐盟明確規範在沒有公信力的數據佐證下, 不得使用模糊、空泛字詞, 宣稱產品具有永續性質、必須經過認證, 產品才能使用永續標章;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則修訂「綠色指南」, 強調企業違反「綠色指南」時, 聯邦貿易委員會可以採取行動; 台灣則透過「公平交易法」規範漂綠的廣告不實, 另外金管會也明確規定2027年起上市櫃公司必須將永續財務資訊揭露於年報上, 因此永續資訊若有造假發生, 將依據證券交易法規定面臨刑責。

除了以上企業端對於永續經營的要求外, 資本市場透過金融商品的投資, 以資金為動能, 試圖扭轉企業對於ESG的投資。從資本市場面相而言, 如何定義可持續投資?「可持續投資:通過ESG、SRI和影響力投資實現價值和財務目標」一書以價值驅動的因素, 將可持續投資分類如下:

SRI(社會責任投資,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投資方式, 是基於個人價值觀, 投資者會避免投資某些公司, 因為該企業經商的方式違背其價值觀, 如早期SRI基金避免投資”罪惡股票”(如酒類、菸草、賭博、色情等), 以吸引部分道德投資者; 抑或投資者於1980年代從南非撤資, 以抗議種族隔離制度, 亦屬於SRI投資。因此SRI策略在建構投資組合時, 會參考投資人的個人價值觀, 因此平衡財務報酬與投資價值觀的契合。也因此, SRI基金通常面向特定價值觀族群, 例如針對天主教徒可以設計排除墮胎、避孕, 甚至於幹細胞研究的公司投資, 一般投資人較少談論SRI投資。

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則類似於慈善事業, 目標都是為了解決特定社會或環境問題所創建, 但透過捐款執行慈善事業, 面臨無法長期營運問題, 如最著名的”We Are the World”計畫, 為了緩解非洲飢荒而募集數億美金, 但當資金缺乏時, 該計畫只能被迫停止。影響力投資則透過創造經常性收入來取代捐贈, 如提供一筆資金來建立農場, 為當地提供食物, 且農場經營產生的利潤用於再投資以擴大規模, 從而為更多人提供食物, 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因而影響力投資比慈善事業更具有持續性。但此種投資之風險性甚高, 且財務報酬不是第一考慮, 因此一般投資人不適合影響力投資項目。

ESG投資則是目前最流行、普遍的投資方式。傳統的基金投資採用P/E比、公司未來營收成長、股利發放比率等等財務指標, 來建構投資組合; 而ESG投資策略雖然也強調財務指標, 但更納入環境、社會、治理等非財務指標因子, 因此ESG投資與傳統基金相同, 仍然強調最大化財務報酬。但初期基金經理人建構ESG基金時, 相關ESG指標與數據收集差異性甚大, 如對於環境指標, 研究人員A用罰款金額來衡量企業污染, 研究人員B則可能利用廢棄物產生數來衡量; 如溫室氣體排放衡量, 研究人員A可能採企業揭露的資訊來評估, 而研究人員B可能採用模型推估計算等, 而且不同企業需要關注與衡量的ESG指標並不相同。因此, 統一形成資訊揭露的標準就甚為重要。近年來SASB制定了一套針對不同行業而有不同的衡量指標、GRI準則架構建立、IFRS永續揭露準則等, 就是為了建立一套資訊揭露統一標準, 不管是基金經理人架構ESG基金、或是投資人想了解企業ESG非財務指標時, 即能有清楚、可比較的標準, 也因此近年來ESG投資越來越熱門, 一般投資人也都可以投資於ESG項目, 傳統投資與ESG投資界線也越來越模糊。

全球氣候越來越反常, 不只是必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水資源的缺乏、森林大火越加頻繁、生物多樣性、貧富差異擴大….種種問題, 促使ESG只會更加受到重視。除了法規上要求企業必須遵守ESG規範外, 定期發布ESG非財務性資訊, 且如同財務報表, 非財務資訊亦須經由外部專業人員審查確認; 資本市場上則透過ESG永續投資, 包含ESG基金、綠色債券、碳權交易、碳稅….等方式, 政府則制定永續經營政策、確保達成減碳、社會問題及公司治理法規等完善, 只有在各方合作下, 才能達成永續經營理想。

參考資料:

1. 漂綠懶人包》什麼是漂綠?如何避免漂綠?企業六大漂綠行為一次看, 今周刊ESG, https://es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0687/post/202309180014

2. 「漂綠」竟有6種?7大QA一次了解各國定義與法規進度, 遠見ESG, https://esg.gvm.com.tw/article/36438

3. 可持續投資:通過ESG、SRI和影響力投資實現價值和財務目標 (Your Essential Guide to Sustainable Investing: How to Live Your Values and Achieve Your Financial Goals with ESG, SRI and Impact Investing), by Larry E. Swedroe, and Samuel C. Adams

發表留言